對於有購屋需求,且正考慮樓中樓物件的民眾而言,釐清樓中樓建坪計算方式至關重要。所謂「樓中樓建坪」,指的是樓中樓建築物中實際建造面積的總和,包含陽台、公設等面積。
樓中樓建坪公式:徹底解析建坪計算要訣
在購置樓中樓物件時,了解其建坪面積是至關重要的,建坪是指建築物實際建築面積的總和,包括陽台、公設等面積。計算樓中樓建坪時,需要先了解以下公式:建坪 = 各樓層底板面積總和。
例如:一棟樓中樓,一樓底板面積為 30 坪,二樓底板面積為 25 坪,則其建坪面積為 30 + 25 = 55 坪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建坪並非完全等於使用面積,因為使用面積會扣除陽台、公設等非實際使用空間。
掌握樓中樓建坪公式後,在選購物件時就能更精準地評估空間大小,避免因誤解建坪與使用面積的差異而後續產生糾紛或遺憾。以下提供幾個關鍵注意事項:
- 含公設與不含公設:建坪包含公設面積,而使用面積則不包含。
- 實際使用空間:建坪僅反映實際建築面積,不代表實際可使用的空間。
- 實坪與虛坪:實坪是指實際可使用的面積,虛坪則是指公設或陽台等非實際使用空間。
建坪計算實例:一樓坪數與二樓坪數的總和
計算建坪時,樓中樓物件的重點在於將各樓層的實際底板面積加總。舉例來說,假設一棟樓中樓物件的一樓實際底板面積為20坪,二樓實際底板面積為15坪,根據建坪計算公式,其建坪為:
建坪 = 一樓實際底板面積 + 二樓實際底板面積
建坪 = 20坪 + 15坪 = 35坪
因此,該棟樓中樓物件的建坪為35坪,表示其所有樓層的實際底板面積加總後的總面積。
樓中樓建坪計算常見誤區:虛坪與實坪的混淆
在計算樓中樓建坪的過程中,最常見的誤區之一就是將「虛坪」與「實坪」混淆。這兩個概念對於準確計算建築面積至關重要,因此務必清楚區分兩者。
混淆虛坪和實坪會導致建坪計算出現顯著誤差。例如,一棟標示為 50 坪的樓中樓,若以虛坪計算,可能只有 35 坪的實用面積。因此,在進行建坪計算時,務必確認所使用的資料是實坪而非虛坪,以避免低估或高估實際建築面積。
概念 | 包含面積 | |
---|---|---|
虛坪 | 可用面積,不計入結構厚度 | 室內空間、陽台、電梯間等 |
實坪 | 總建築面積,包含結構厚度 | 所有牆壁、柱子等 |
樓中樓建坪怎麼算?掌握實際面積計算方式
樓中樓建坪的計算方式與一般房屋略有不同,需要考量到多樓層的空間面積。掌握正確的計算要領,才能精準評估樓中樓的實際使用空間與價值。
公式解構:樓中樓建坪計算原則
計算樓中樓建坪時,需將每層樓的底板面積相加。底板面積是指天花板以下、地板以上的實際建築空間面積。
實例解析:計算樓中樓建坪步驟
假設某棟樓中樓有兩層樓,一樓底板面積為20坪,二樓底板面積為15坪,則建坪計算如下:
常見誤區:虛坪與實坪的釐清
在計算樓中樓建坪時,應注意虛坪與實坪的區別:
因此,在計算樓中樓建坪時,只計算各樓層的實坪面積,排除虛坪部分。
透過了解樓中樓建坪的計算方式,購屋者能準確掌握物件的實際使用空間,避免因虛坪過多而導致空間不足或價格失真的情況。精確計算建坪,才能做出明智的購屋決策。
樓中樓建坪怎麼算?結論
掌握樓中樓建坪的計算要領,對於精準評估物件實際坪數至關重要。透過了解建坪公式、實例計算與常見誤區,我們得以輕鬆掌握樓中樓的實際面積,避免虛坪與實坪的混淆。掌握樓中樓建坪計算的技巧,讓我們在購屋時能更精準地評估物件價值,做出明智的決策。
樓中樓建坪怎麼算? 常見問題快速FAQ
一、樓中樓建坪計算是否需要特別的專業知識?
一般民眾在計算樓中樓建坪時,不需要具備專業知識,只要運用公式並正確丈量實際面積即可。
二、建坪計算時會將陽台面積包含在內嗎?
是的,建坪計算會將陽台面積包含在內,因為陽台屬於建築物的一部分,所以其面積也會計入總建坪。
三、樓中樓建坪計算時,應該採取哪種單位?
樓中樓建坪計算時,通常採用「坪」作為單位,1坪等於3.3058平方公尺,在計算時方便且容易換算。